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研活动

论积极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推进老年人的再社会化

编辑日期:2020-8-1   发稿人:管理员   来源:繁昌老年大学   阅读:    【 字体:

论积极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

 推进老年人的再社会化

 

【内容提要】 :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地区特点、学校特性的老年教育,经过30多年的探索实践,人们对老年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目的认识逐步明晰和加深。老年教育属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其社会功能是完善提高老年人素质,其基本功能是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其目的是增强老年人生存发展能力,提升生命和生活质量。发展老年教育,发力点应着重在拓展老年教育社会功能,多方面推进老年人再社会化。

 

【关键词】 :老年教育  社会功能  老年人  再社会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老年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老年教育是以老年人为教育实践主体,以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提升老年人生命和生活质量为最终评价尺度的老年教育活动。在教育实践中增强老年人的生存发展能力,保障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以形成良好的老年人、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这一切都基于对老年教育正确而深刻的认识,积极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推进老年人再社会化。

一、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推进老年人的再社会化,是教育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

要积极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推进老年人的再社会化,首先要搞清楚老年教育是什么,老年教育是干什么的。国务院办公厅《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开篇就明确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明确,老年教育的基本性质是教育。老年教育和广义的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老年教育“姓老属教”。

1、老年教育属“教”,是说老年教育属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具有广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牲。教育的本质属性有两个特点:其一是目的性,培养人。其二是意识性,教育活动是社会活动。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即通过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所以,老年教育是对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过程。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文化传承、更新与创造。老年教育是完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素质,老年人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影响社会的文明进步。老年教育既然是教育,就必然具备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特征和社会功能,这是老年教育与广义的教育所具备的共性。

2、老年教育姓“老”,是指老年教育的特殊性。老年教育的对象是已经退出工作岗位或劳动场所特殊的老年人群,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与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等一般教育有根本的区别。老年人之所以热衷于上老年大学(学校)接受老年教育,不是为了获取学历,不是为了谋求职业生涯,而是为了能够融入主流社会,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实现再社会化。尽管在他们的主观世界里并没有明确意识到“再社会化”这个概念,但他们在客观需求上确实是为了“再社会化”。

所以说,老年教育不是单纯的休闲教育、娱乐教育,而是以老年人为对象,为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满足、对老年人素质的提高、老年人对社会发展要求的适应而开展的终身教育。发展老年教育,办好老年学校,既要凸显教育的属性,按教育规律办学,又要从老年人的实际出发,才能拓展老年教育多元的社会功能,推进老年人的再社会化。

二、拓展老年教育社会功能是老年教育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老年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活动,具有引领、助推老年人回归和融入主流社会的作用,其本身即具有社会功能。只有发展好老年教育,才能拓展其社会功能。

1、拓展老年教育社会功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偏重娱乐活动,“教育”属性不突出。有的地方领导层认为办老年大学(学校)只要让老年人有去处有地方玩高兴就行,未重视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有的老年大学(学校)在办学方式、教学内容设置上偏重于休闲、娱乐,文化氛围不厚重,在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上缺乏时代特色和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未能发挥老年教育在促进老年人与社会交融互动的积极作用。

二是城乡老年教育差异明显,基层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拓展不充分。县级以上的老年大学(学校),在老年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及教育措施等较为规范,有教学大纲、有专业课程、有班级设置。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即“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能够做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使大多数老年人实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凸显了老年教育社会功能。但是,在一些乡镇、村(社区)等老年学校,老年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形似而神不似”。一是课程单调。常规设置的课程是时政、法治、保健,而且年年如此,没有变化。授课教师是:时政课由乡镇、村(社区)干部兼任;法治课由当地司法干部兼任;保健课由当地医生兼任。有的没有教师,就选学老年远程教育相关内容。这些课程一年之中也只集中宣讲一至两次。二是老年教育受众少。基层老年学校的学员基本是乡镇、村(社区)退下来的干部、老党员、村民组长。学员人数视区域大小,多则 几十人,少则 十几个人,无班级可设。三是以会代课。如村级老年学校,基层因某项工作需要布置,则召集基层在职干部、退下来的干部、村民组长参加会议,先布置工作,然后留一点时间安排讲课,中午还要免费提供工作餐。以会代课的活动一年也只有三至四次。四是以活动代替教育。把“三八妇女节”、“重阳节”、建党纪念日、老干部座谈会等开展的活动视为老年学校的全部教育,平时不上课。

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年教育或不规范的老年教育,一定程度的影响了老年教育社会功能拓展。

 2、拓展老年教育社会功能的思路与对策

第一、加强宣传,给予拓展老年教育社会功能以舆论支撑。什么是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是干什么的?要通过广泛宣传,使全社会都明确老年教育的目的、作用、功能、意义、重要性和紧迫性。人们对“教育可以兴国”、“科技可以强国”已有共识。发展老年教育,拓展老年教育社会功能,推进老年人再社会化助推社会和谐发展,也应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通过宣传,使人们都认识到老年教育是“教育”,老年教育场所不是娱乐场所,老年大学(学校)不是“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教育内容包含娱乐活动,但娱乐活动不能等同于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是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是形成全民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目的是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老年人自身也要提高认识,接受老年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自己能够主动地顺畅地融入社会的需要,是完善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老年人个体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需要。而这一切,并不是参加几次娱乐活动就能解决的,需要接受老年教育多方面的学习,与时俱进,才能适应主流社会,融入主流社会,才能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在宣传方面,还要着重提高各级各部门、各级在职干部对老年教育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重视,有了各级各部门、各级在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老年教育的认识、重视和支持,老年教育会发展得更快更好,这样才有利于拓展老年教育社会功能。目前,从事老年教育的人大都是离退休人员,如果仅仅靠老年教育部门和从事老年教育的人呼吁和呐喊,全社会老年教育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难以达到老年群体的期盼值。

第二、要围绕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设置教育内容,给予拓展老年教育社会功能以知识之撑。老年教育的内容设置要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继续学习需求,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拓展。目前,市级以上的大中城市老年教育之所以“火热”,老年大学之所以“一座难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能够一定程度地满足老年人多方面学习需求,促进了老年人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所以,老年大学对老年人有吸引力。乡镇以下的基层老年学校,教学内容单薄贫乏,教育形式简单,老年学员进入老年学校学习,前后没有什么变化,老年学校对老年人没有吸引力。

老年教育内容应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老年群体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引导、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这是拓展老年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方面。

部分体能和智能较强的老年人还有重新就业、体现个人价值的愿望。通过老年教育让这些老年人掌握新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他们重新就业创造条件,这不仅是积极开发了老年人力资源而且也是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不可或视的方面。

老年教育应具有前瞻性,教育内容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帮助老年人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比如: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的科技知识以及前沿科技知识都应列入老年教育内容。还要针对即将加入老年队伍的“准老年人”,他们文化层次高,对现有科技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优于现在的老年人。因此,在教育内容的设置、教育形式的创新,都要有所突破,从而促进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

第三,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办好各级老年学校,给予拓展老年教育社会功能以载体支撑。老年大学之所以普遍受到老年人欢迎,是因为它本身具有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老年人再这里不仅结交了新朋友,更重要的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到了新知识,充实了自己,发展了自己,获得了存在感、价值感、幸福感。许多老年人把老年大学视为“学习的校园、活动的乐园、精神的家园”,所以有部分老年人自踏进老年大学校门再也不愿离开的现象。目前,全国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一座难求”和“无座可求”、“有座不求”的现象同时并存。基层尤其是农村老年教育工作明显落后于城市。有的地方是限于客观条件办学力不从心,有的地方是认识不到位办学是“有形无神”,老年教育发展迟缓或未发展,当然也就谈不上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所以,国务院办公厅《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重点抓好村、社区老年学校建设”。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老年教育作为民生工程来抓,重点抓好基层的老年教育和老年学校建设,从基础设施、经费投入、教师和管理人员配备等共给侧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并将老年教育列入教育或文化发展考核;国家或省级老年教育部门应根据基层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编写“量身定制”的通俗教材;针对基层老年教育师资匮乏问题可建立师资共享机制,采用城里的老年教育部门和教师与基层的老年学校结对帮扶,送教下乡,定期定时到基层老年学校授课。教育部门可规定各级学校,按当地老年学校数和老年学员数,确定一定比例的教师到老年学校兼职并计入教师工作量。这样多措并举,帮助基层解决办学困难,提高老年教育质量,增强老年学校吸引力,从而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促进老年教育社会功能拓展。

三、推进老年人的再社会化,是老年教育社会功能的本质要求

1、老年人再社会化,是社会的客存在对老年人的必然要求

人的社会化指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人学习这个社会千百年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规范、发展自己的社会性,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的过程。传统观点认为社会化到成年人即结束,而现代观点则 认为社会化是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到了中年、老年,人还必须继续社会化,即继续学习和接受各种教育,这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决定的。

老年人的社会化称之为“再社会化”,老年人再社会化是指老年人继续学习,成为社会老人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人的社会化是终身的,每个人都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否则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从宏观上看,老年人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影响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从微观上看,老年人要想赢得社会和广大青少年对自己的尊重,老年人要想融入社会,不被社会边缘化,就必须继续学习,努力提高完善自己的素质,这样才活得有意义、有尊严、有价值。无论是宏观要求还是微观需要,老年人的再社会化和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本质要求是统一的。

2、老年人再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问题。在认识上,无论是社会,还是老年人本身,都对老年人的再社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均缺乏应有的认识。在许多人包括老年人自身看来,老年人是枯藤老树,其前途和任务就是安享晚年。因此没有继续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必要。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年人整天、整年都泡在麻将中混日子,既无压力,也无动力。

二是实践问题。从老年人自身条件看,进入老年期后,心理、生理变化都比较大,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智力衰退、性格固执和感觉、知觉能力减退。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再社会化。从社会环境看,限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老年人提供的社会资源有限,老年人社会活动不丰富,生活空间不广阔,参与和融入社会的平台少,从而影响了老年人再社会化进程。

三是缺乏支点。人的一生是离不开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这两种关系是一个人生存、活动的重要支点。而退休后的老年人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就淡化或断裂了,生活和活动的舞台变小了,社会支点弱化甚至消失了。大部分老年人是愿意、渴望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可是找不到途径和平台。在社会转型环境下,许多老年人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也没有哪个部门或组织来专门教育、管理、服务全社会各层次老年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载体严重缺失。应运而生的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成为老年人融入社会的首选,成为推进老年人再社会化的重要支点而备受老年人欢迎。但是,在现有条件下,作为老年教育重要载体的老年大学(学校),还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的需要。2018年,全国共有老年大学(学校)6.2万所,在校学员800多万人,参加远程教育的老年人500多万(河北新闻网.北度快照)。201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2.5388万(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搜狐网),接受老年教育的老年人数占老年总人口数5.12%。即使加上2019年全国老年大学(学校)在校学员发展数和参加各类老年教育活动的人数,达到了国务院办公厅《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定的到2020年经常性参与老年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20%的目标,但还有80%的老年人未能经常性参与老年教育活动,也就是说,还有80%的老年人未通过老年教育这个支点实现再社会化。这80%的老年人基本处在基层,所以,重点加强基层老年学校建设,强化基层老年人再社会化重要支点任重而道远。

3、推进老年人再社会化的思路和对策

作为“社会关系总和”一部分的老年人,其健康状况、心理状况和发挥作用情况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积极帮助和促进老年人再社会化,使老年人成为“社会老年人”,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实现再社会化的途径很多,但是,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载体老年大学(学校),是老年人再社会化的最佳支点和平台。许多老年人热衷于老年教育,积极参加老年大学(学校)学习、活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通过这个支点积极参与和融入社会,再建自己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老年人的再社会化认识。

老年教育具有引导、帮助老年人实现再社会化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应把老年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民生工程抓紧抓好,给予政策倾斜和财力支持。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共识,充分认识老年人再社会化的作用和意义。特别要着重加强对在职人员和年轻人的宣传,因为他们尚在职,因为他们还年轻,不了解老年人心理状态,不懂老年人需求,更没有老年人希望重新回归和融入主流社会的体会。在职人员和年轻人要积极支持和鼓励退休后的家长接受老年教育,参加老年大学(学校)的学习,以利于老年人再社会化。

第二、为推进老年人再社会化搭建多样平台。

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学校)接受老年教育,即已开始再社会化了,但还需要深化、展开、推进,助推他们参与主流社会,发挥各自所长和社会互动,成为新时代社会老人。因此,老年大学(学校),首先,要根据大多数老年人的不同学习需求,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优化教学内容,为各种类型的老年人创造、开辟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条件和途径。笔者以繁昌老年大学为例:学校开设了10个系40门专业课程,老年人在这个老年教育超市里可以任意选学自己喜爱的课程。其次,在组织管理服务方面,各级老年学校要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为老年人再社会化搭建多样平台。如繁昌老年大学每年通过班级联欢会、开学典礼、期末同乐会、个人才艺展示、冬夏季运动会等多种形式,通过书画、摄影、剪纸展以及鼓励学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级各部门开展的展演展赛活动,不仅展示了教育教学成果,而且让广大学员充分展示了自我,增强了自信,有了获得感、成就感、价值感、幸福感。特别是在今年7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开展的“纪念建党99周年万人同唱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活动中,繁昌老年大学通过广泛动员,鼓励广大学员积极参加。有些从来不唱歌、不敢亮嗓子的老年学员,也积极地化淡妆、着正装演唱并上传演唱视频。截至720日,校2270名学员中有900多人参加了这一重要活动。

第三、把老年人的再社会化由自发引导为自觉。老年人借助老年大学(学校)这个支点实现再社会化,多数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笔者认为这是自发的再社会化,而不是自觉的再社会化。自觉的社会化应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有组织、有目的服务社会,体现出以学促为、老有所为。笔者仍以繁昌老年大学为例:自2015年以来,学校一方面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积极支持鼓励广大学员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展演展示和参赛活动,助推老年人再社会化,另一方面注重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组建各种志愿活动组织,定向参与社会各项活动,把老年学员自发的再社会化引导为自觉的再社会化。学校通过多方努力,与县直有关部门联系,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搭建了多种平台。从2015年起,学校先后组建了“非公党建指导员”、“社区矫正协理员”、“文明交通劝导员”、“民事纠纷调解员”、“物业纠纷调解员”、“文明创建督导员”、“学校(中小学)秩序维护员”、“剪纸艺术”和“铜管吹奏”辅导员等志愿组织,常态化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学校还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这些志愿组织的建立,各种志愿活动的开展,不仅没耽误学员的学习,而且让老年人体验了“以学促为”的收获感、成就感。“以学促为”充分显示出接受老年教育的老年人最显著作用是“融入社会,作出贡献”,同时也证实学校以实际行动落实了国务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老有所为行动计划”。

拓展老年教育社会功能和推进老年人再社会化,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老年教育社会功能拓展得越充分,老年人再社会化的效果就越明显;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拓展得越宽,老年人再社会化的途径就越宽广。反之,老年人再社会化的愿望越强烈、再社会化的成效大,又促进了老年教育功能拓展的深度和广度。由此共同推进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老年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繁昌老年大学副校长                  盛茂山

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