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简讯

宅家着急,老年大学学员给大家讲故事

编辑日期:2020-3-29   发稿人:管理员   来源:繁昌老年大学   阅读:    【 字体:

同心抗疫情  老年大学在行动

宅家着急,老年大学学员给大家讲故事:


繁昌曾为“白衣天使”建造的纪念塔

——竹丝塔

医生,古称郎中。古代颂誉医者救人是“悬壶()济世”。而今,人们称颂医生为“白衣天使”

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生产力落后,百姓生活艰难,更兼缺医少药。繁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天花”、流脑、麻疹、脊髓灰质炎、霍乱、麻疯等疫情,死亡者甚多.即使死里逃生者,也多数留下残疾。一旦疫病流行,衙门不管,老百姓生存的希望只能指望少的可怜的行医郎中,多数人只能烧香磕头请求神灵保佑。

医者,仁心大爱,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繁昌古有良医,但少有立传书入史志。新中国成立后,繁昌中医葛仲棠、叶午庄、赵景尧、吴素行等,医术高超,受到党和政府首肯和尊重,也被广大人民群众牢记和颂扬。

然而,繁昌人民群众曾经为一位白衣天使建塔纪念的传说,却鲜为人知。

在峨山头东端余脉的“旗杆山”下、峨溪河畔,也就是县城东不远处,原来有一座纪念塔——叫“竹丝塔”。据民间传说,这座纪念塔,是繁昌人民为纪念救百姓于苦难的女郎中(医生) “竹丝姑娘”而集资建造的。


关于竹丝塔及其地名的来历故事,多数繁昌人并不知晓。实际上,关于“竹丝塔”却有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流传于民间。

据峨山村民胡自春先生讲述:早在隋朝年间,旗杆山下,住着一户人家,家中只有老俩口,膝下无儿无女。老俩口精通医道,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心地善良、医德高尚,给病人治病从不多收一文钱,遇到有困难的,不仅不收钱,还要搭上吃喝,所以,远近的百姓有病都来这里求治。


有一天,老俩口上山采药,归来途中隐隐听得婴儿啼哭声,循声找去,只见一处竹丝丛中,有一个用红布裹着的婴儿。两人望着红日西沉,四周又无有人影,只好将婴儿抱回家中。打开一看,是个漂亮的女婴儿。因为女婴是从竹丝丛中捡到的,两人就给婴儿取名叫“小竹丝”。老俩口得此婴儿欣喜无比,视为掌上明珠,精心抚养。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小女孩一天天长大。十几年后,小竹丝长成了一个美丽俊俏的大姑娘。她跟老人学习医术,不但医术高超,还传承老人善良和高尚的医德。

老俩口相继过世后,竹丝姑娘便雇请了伙计,带了学徒,办了个《仁和堂药坊》。很多疑难杂症,经竹丝郎中治疗都恢复了健康,此后,她的名气越来越响,求治人也越来越多,甚至一些远处城里的官员也慕名前来求医看病,使这个僻静的小山村变的繁忙热闹。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登位,他既横征暴敛又荒淫无度。有一年他去扬州选美,途中得了怪病。御医和沿途名医都找不出病症,难以下药。眼看命在旦夕,各州、府、县张贴皇榜:“如有人治好皇上的病,高官任做、骏马任骑。”

这消息传到竹丝女耳中,竹丝郎中每天接治多是贫苦百姓,深知民间疾苦。苛捐杂税,壮丁徭役压得百姓抬不起头来,多少人死于病患饥饿,就想为民请命。于是,她揭下皇榜,为杨广听诊把脉,找出病症,给药三付,想不到药到病除。杨广身体好了,返京登殿亲召竹丝郎中:“你治好朕的病功劳不小,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

竹丝郎中立于金殿阶下,先诉民间疾苦,后数官府昏庸,“民女给皇上治病,别无他求,只求皇上开恩,三年不征本地粮税,免差徭役,给百姓以休生养息。”


杨广惊诧,细看站在殿下的女子,貌若天仙,竟有回天医术,且忧民爱民,顿时龙心大悦,便道:“朕准你所奏,但朕想留你在宫中陪王伴驾如何?”

 “小女子只愿今生为百姓治病,没有这个福分!”竹丝姑娘说完转身要走,卫兵却不让竹丝姑娘离开。就在这时,金殿外传来阵阵呼喊声:“竹丝女,回来!竹丝女,回来!”。有宦官来报,金殿外有许多老百姓要接竹丝郎中回去。

原来竹丝郎中上金殿,众百姓深感不妙,便自发前来。那杨广见此阵势,只好作罢。

从此,百姓们都知道三年不征粮税、免差徭役是竹丝郎中争来的,一时间竹丝郎中成了病人心中的神医,百姓心中的大恩人。

再说昏君杨广那日在金殿见了竹丝姑娘后,她的影子总是在眼前晃动,很是想念。身边宦官深知杨广心思,便到杨广耳边如此这般一番,只说得昏君杨广奸笑不止。

一个天高云淡的夜晚,旗杆山下的《仁和堂药坊》像往日一样,病人、郎中们都入睡了,竹丝姑娘挨个查看病房后也宽衣解带回房安歇。突然间只听得人马嘶叫,大火从药坊四面燃起。刹那间,药坊变成火海,睡梦的人们没等醒过神来就葬于大火。大火一直烧到第二天清晨,《仁和堂药坊》被夷为平地,人们在数具尸体中却没有找到竹丝姑娘。

有人说是官兵用花轿把她抬走了,也有人说竹丝姑娘骑着马连夜逃走了,还有人说在熊熊的火光中看到竹丝姑娘含笑升天而去了。但无论是哪种说法,却只有一个事实,那就是:自此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那可亲可敬的郎中竹丝姑娘了。

此后,老百姓为了表达对这位一心为民女郎中的怀念之情,集资在《仁和堂药坊》遗址建了一座七七四十九级的八宝灵龙塔,取名为“竹丝塔”。标志着繁昌人民对具有高尚医德的竹丝女郎中的敬仰!

竹丝塔高高耸立在旗杆山下,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春暑秋寒,见证着历代王朝兴盛败落,不知何时,此塔也毁之不存。

从东门桥出城,向南陵方向前行,右边便是旗杆山,左边便是峨溪河。再往前行,右拐弯不远一块地理位置标志——“竹丝塔”公交站牌就竖立在那里。

虽然史志书中没有找到有关竹丝塔的记载,“竹丝塔”作为一个地名,永远的保留下来,同时也留住了对善良、医德高尚的竹丝女郎中永恒的纪念。



安徽省繁昌老年大学诗词班学员    伍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