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老年大学校长朱能雨在省老年大学校长培训班上的发言材料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满足学员多元化需求
繁昌老年大学校长、临时党委书记 朱能雨
遵照培训班安排,现将我校办学大致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繁昌老年大学创办于1987年6月。校舍面积5232平方米,县委书记张祖武同志兼任名誉校长。学校内设办公室、教务处、教研室、信息网络处和总务处,工作人员8名,目前开设专业课程36门,活动课4门。今春在校学员1873人,其中中共党员673人,聘请教师36人(储备教师35人)。2016年10月县委批准成立校临时党委,下辖6个临时党支部、27个临时党小组;校学员委员会下设学习宣传部,生活安全部和文艺体育部;校艺术团下辖12支舞蹈队及军鼓队、腰鼓队、铜管乐队、合唱团。学校系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员,省老年大学协会理事单位(校长为理事),省老年大学协会教学委员会成员单位。2013年12月被评为“省级示范校”;2015年8月被评为“十二五期间安徽省老年教育先进单位”;2016年5月再次被评为“芜湖市老年教育先进单位”。
二、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三个课堂”有机结合
老年大学的基本属性是“学校”。是老年人增知益智的地方。但老年教育又有其特殊性。“第一课堂”就是课堂教学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是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第三课堂”是社区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我校“三个课堂”之间有机联系,协调开展,构成了完整的老年教育模式,基本能满足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个课堂”之中,首先办好“第一课堂”,使其教学规范有序。学校制定了各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去年编印了《繁昌老年大学教学大纲汇编》。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的教学和评课已普及到每个学科。加强了教研活动的开展,完善了班级管理制度,课程设置符合老同志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校聘请的教师都有很高的学历或有娴熟的专业技能,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们围绕教学大纲确定的教学目标,认真选编教材,印发讲义,撰写教案,用心、用情、用力教学。我校合唱团教学课堂设在县文化馆;去年,还与图书馆定期联合承办由安徽大学教授主讲的历史讲座,探索合作办学的路子。另外,现代远程教育也是我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员们切身感受到在老年大学老有所学,学有所得。
“第二课堂”注重激发学员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校一方面在校内搭建多样平台,让学员充分展示才艺和才华,汇报学习成果。每学期都要举办运动会、文艺汇演、艺术作品展览,组织棋牌、乒乓球、吟诗、演讲等比赛以及班级联欢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另一方面,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校外诸如诗词学会、老年体协、老年书画联谊会、音戏舞协会、旗袍协会、京剧票友会等各类社团组织活动,参与县文化馆、图书馆以及社区开展的公益活动,为我县的文化大繁荣作了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我校的文艺活动一直有奖项伴随。校艺术团获得的奖项档次在逐步提高。2015年6月,合唱团代表繁昌县参加“芜湖市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合唱比赛”荣获“优秀奖”;2015年10月红花晚照舞蹈队代表县老龄委参加“安徽省首届老年艺术节”比赛,荣获“优秀奖”;2016年10月,舞蹈二队代表学校参加“第五届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荣获“杜鹃花奖杯(铜奖)”。去年5月,国标舞班代表队参加“2017年中国宣城第四届国际标准舞公开赛”,获第一名殊荣,学校同时获得“组织奖”。学员们经常参加省内外甚至国家级诗、书、画、摄影等作品大赛,亦获奖颇丰,还有10多人出版了个人诗画集。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为欢度30周年校庆,我们举办了“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学员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出现“井喷”现象,六个文艺专场的前五场80多个节目,精彩纷呈,美轮美奂,闪亮登场的学员达1400人次;作品展共展出的作品200件,参展学员120人,创作校庆诗词、歌赋500首,作者近百人。那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共有1600多人次参加,可谓盛况空前!2017年10月我校杜鹃花舞蹈队参加“安徽省第二届老年艺术节”比赛,荣获金奖。
“第三课堂”是老有所为,就是以老年学员的微薄之力尽社会责任。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县文化馆共同主办过“美丽乡村绝技绝活大赛”,助推县美丽乡村建设。学校积极引导学员踊跃参与和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如非公党组织指导员、关心下一代“五老”、社区矫正志愿者、文明交通劝导员、“门前三包”街巷长、社会管理网格员、物业纠纷调解员、交通事故、医疗纠纷调解员、市容管理监督员,文明创建督导员,蓝丝带义工和“共产党员先锋岗”以及城区各小学剪纸、军号义务辅导员等等。自2014年10月,我校剪纸作品在市文化馆展出之后,一发不可收,安徽师范大学获悉先后多次派员登门求救,并把我校作为它的“德雅书苑传统文化培训基地”,两校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我校已利用三个暑期培训了71名大学生, 使他们掌握了独立操作的技巧。学员们的剪纸作品还多次被县台办当作礼品赠送给台湾同胞。
总之,通过“三个课堂”的教学活动,学员们既有获得感,又有成就感,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幸福指数大有提升。
三、建立了以学员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评价评优体系,摆正学员的主体地位
以正能量为导向,全面引入适度的竞争激励机制,学员们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充满阳光。
一是全体学员每年都对学校及各处室的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连续三年满意度均达99%以上,当然,这得益于大家的理解和包容之心。
二是学员对本班老师的满意度测评,90%班级老师的满意度达到百分百,三年来,学校表彰了31人次优秀教师。
三是在学员中开展先进班队、优秀学干、优秀学员的互评。三年来,涌现出先进班队28个,优秀学干60名,优秀学员430名。
四是自去年6月始,开展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评选工作,临时党委于去年“七一”前夕表彰先进党支部1个,先进党小组4个,优秀共产党员62名。
五是优秀通讯员的评选,两年表彰了15名优秀通讯员。
通过一系列的评先评优表彰活动,全校“树立长者风范,争当风范长者”已蔚然成风。
四、着力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凸显本校特色
一是坚持政治立校,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设置了时政大课,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和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及时传导给学员。县级《道德讲堂总堂》排上了课表,由学员轮流上台宣讲“繁昌好人”,场场爆满,反响很大。特别是自临时党组织建立以后,“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已呈常态化、制度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相当明显。全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均有增强。
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几经上下,讨论修改,形成共识,陆续张榜公布了校园文化系列标识。我校的办学宗旨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办学理念是“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以康乐奉献为取向,以学员满意为坐标,以热情服务为依托”;校训是“厚德、博学、和谐、创新”;校风是“弘扬中华文明,自觉尊师爱校,保持年轻心态,树立长者风范”;班风是“同学、相敬、互助、分享”;教风是“因人施教,教学相长”;学风是“尚学、勤练、扬长、乐为”;校歌是《繁昌老年大学之歌》。
三是以展示学员的诗、书、画、摄影、剪纸、手工工艺、花卉等艺术作品为载体,打造“走廊文化”,校园内书香气息浓郁。
四是实行人性化管理,教学楼四周安装了监控探头,时刻关注环境安全;安保室配备了急救药箱,以防万一;重阳节为80岁以上老年学员集体祝寿,弘扬敬老美德。
五、注重老年教育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老年教育氛围
一是组建了一支由各班、队推荐的30多名通讯员队伍,还聘请了新闻单位记者为我校特约通讯员。
二是于去年3月创建开通了繁昌老年大学官方网站,一年多来,访客已达98000多次,即将突破10万人次。
三是编撰好校刊校报。每学年出版一期《晚霞诗刊》专集,迄今已连续发行23期。校报《繁昌老年大学报》,由每年一期增为二期,现已发行12期。该报于2015年4月被评为“安徽省老年教育系统优秀期刊”。
四是实现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全体师生搭建了校园信息交流平台。各班队都建立了微信群,凡有益活动都能及时相互转发;两台信息发布一体机,适时滚动播放党的方针政策、“五大发展”理念和“五个繁昌”建设成就,展示学员在教学活动中的视频风采。
扎实的工作,适当的奖励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仅县老年大学2016年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文章、视频、图片等共120篇(幅),其中国家级1篇,省级49(幅),市级44篇(幅),县级26篇(幅),学校发出奖金2160元。2017年共发表各类新闻稿件676篇(幅),其中国家级13篇(幅),省级54篇(幅),市级95篇(幅),县级515篇(幅),学校发出奖金6000多元。
由于老年教育宣传工作多管齐下,我校的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对基层老年学校起到了引领作用。
另外,县老教委办公室设在老年大学,承担全县各镇、村(居)的老年教育指导工作。全县104个镇、村(社区),已建有102所老年学校,荻港镇老年学校已创建成“省级示范校”,繁阳镇、孙村镇、县经开区三所老年学校建成“市级示范校”;另有49所村(居)老年学校创建成“县级示范校”。
在县老教委的指导下,办公室起草了《繁昌县老年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已于去年一月批准印发,为全县未来五年做好老年教育工作进行了纲要性设计。目前,各镇村老年教育,尤其是远程教育均在扎实推进,我们决心抓住本次培训班难得的学习机遇,以争创“全国示范老年大学”为抓手,走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办学路子,根据县委书记张祖武提出的要求,为把老年大学办成“老同志学习的校园、活动的乐园、精神的家园”而不懈努力!
2018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