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采展示 > 教学成果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鲁 可 平 文)

编辑日期:2018-4-18   发稿人:管理员   来源:繁昌老年大学   阅读:    【 字体: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浅谈我学习诗词创作的体会


鲁 可 平


诗词是高雅的,是世界上最柔软最浪漫最美丽的字眼,它往往触动着人们心底最温柔的部分,打动着我们的心灵,诉述着我们的心声。


中国传统诗词内容宽泛,体裁丰富,语言表现力厚重,可以寄幽情,明心志,寓大义。


古往今来,中国传统诗词曾经陶醉了多少代人,又有多少人为她神魂颠倒、如痴如醉。


我初学格律诗还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那时,我对诗词格律还茫无所知,一次偶然机会,原先的同事潘礼惠先生来我家玩,攀谈之际,我将原先写的几首小诗拿出来,请教潘老师,他看了之后连连说:“可惜!可惜!”我忙问其故,他说,诗的意境很好,写得很活,只可惜平仄音韵一塌糊涂。我说我没学过平仄。他告诉我,意境和诗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许多人想达到都无法企及,你有这么好的条件,应该学习平仄押韵。于是我赶忙向他借了一本王力的《汉语诗律学》,看了一个多月,终因这本书的内容太细太烦,随即还给了他。但从此我对格律诗词有了兴趣,便翻读安师大中文函授发的一本《诗词格律研究》,这本书浅显易懂,适合初学者作为范本,于是开始学写了。


二〇〇四年三月间,接到当时的县人大副主任刘表位先生电话,说是繁昌诗词学会举行成立大会,邀我参加,我在三月十八日准时参加,会后便加入了繁昌诗词学会并开始向《繁昌诗词》投稿。在学诗词的过程中,得到了《繁昌诗词》编委老师的热心指教,收获不小。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写了一首《长寿吟》:“人生七十不言稀,八十如童未足奇。九十堪称长寿汉,老人百岁寿颐期。”当时编委刘斐老师高屋建瓴把我的诗改动了两个字:“人生七十不言稀”,改成“如今七十不言稀”。这两个字改得非同小可,顿时有了时代感,这首诗刊登在《繁昌诗词》第三期上,这件事现在还记忆犹新。二〇〇八年,副主编李幸老师赠我一本《学诗入门》,有了这根拐杖,学诗的步子迈得更稳了。在李幸老师的举荐下,二〇一一年加入了《繁昌诗词》的编辑队伍,老师就更多了。


经过多年的诗词学习与创作,我有了一些长足的进步,有了一定的体会。一首诗词的创作,离不开主题的挖掘,题材的选择,体式的拿捏。这一切,不能贪大求全,应当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即站得高,看得远。主题要新,选材要新,所谓高瞻远瞩。小处着手,初学者应当先学习绝句,小令,慢慢写熟了,可以再写律诗,中调乃至长调。章法上要学会起承转合,学会开头结尾,然后再学铺陈比兴,学绘景抒情。这些学会了,就自然学会了点染烘托,虚实动静,议论理趣等等技巧。学会了这些技巧,一首好诗就不难出品了。


通常人们所说的短章,相对来说就是七言律诗、绝句,章法上起承转合的特点,一般比较明显。比如杜甫《八阵图》,第一句,“功盖三分国”,言功,这是起;第二句:“名成八阵图”,说名,这是承;第三句:“江流石不转”,写江、石,这是转;第四句:“遗恨失吞吴”,是叹喟,这是合。无独有偶,二〇一六年,芜湖诗词学会张双柱先生在繁昌诗词学会举办的诗词讲座上也举了杜甫的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每句单独表意,各写一景,如四幅图画并挂,又合为一体,分而不散,合而不杂,远、近、高、低,任人所视,各得其妙。布局谋篇,起承转合,因诗而异,灵活变化。


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在老前辈施镜澄先生带领下,我们一行五人应鲁可琇医师盛情相邀,乘车来到狮山山麓唐冲登门拜访。鲁府约二百五十平米,倚青山,傍水库,鸟语花香,景色怡人。医师热情设宴,济济一堂,吟诗谈心,其乐融融。施老前辈首先高声吟诵一首七绝:“一车五友赴唐冲,高举金樽逸兴浓。出水芙蓉香益远,鲁公厚意胜熏风。”施老的笔意是言事绘景融为一体,痛快淋漓。诗友强柏林诗曰:“岐黄高手在唐冲,解疾医伤半世躬。百里大名雷贯耳,弘扬国粹继孙公。”柏林此诗起兴感叹交替使用,别有风味。诗友章福成来了一首七律:“依山傍水雾朦胧,沐雨披云学钧翁。暮送夕阳归塞北,朝迎旭日照江东。常来酒兴花间舞,偶发诗情柳下疯。潜研歧黄心态静,高歌击壤傲长空。”福成之诗描景比喻对比综合运用,别有一番诗意。医师客气,用迎客之调吟道:“名师初遇笑颜开,繁郡驱车寒舍来。施公声铿惊四座,鸿篇妙作乐心怀。”我一时无词,遂诌一首五绝,以示答谢:“趁兴赴唐冲,山村暖意融。医师欣摆宴,情义胜春风。”这次拜访聚会,只当效仿三国时代竹林七贤之风。


这几年来,我发现有好多诗词初学者对诗词格律望而生畏,其实大可不必。这格律说难也不难,只要有股子钻劲,有一颗恒心,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气,就没有难的。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欧阳修、苏轼难道都是生来就会的吗?根据我的体会,只要熟练掌握诗词格律,再斟酌诗作的各种技法,就不难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注:作者系繁昌老年大学诗词班学员。)


 


地址:安徽省繁昌县金峨路291号繁昌老年大学


邮编:241200


电话:1895539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