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简讯

夕阳文苑——幸福的回忆,我陪飞燕在北京

编辑日期:2020-6-12   发稿人:管理员   来源:繁昌老年大学   阅读:    【 字体: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红十字会“三献”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全社会共同参与、互帮互助的桥梁。20095月,芜湖市为建立中华骨髓库,开展了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在繁昌县人民医院党支部和团支部的组织下,全院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踊跃报名,经筛选首批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24人份,汪飞燕同志有幸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29岁的汪飞燕,是一个美丽的80后女孩,恬静秀美。2006年我在卫生局负责卫生类毕业生选招工作,她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招到繁昌县人民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当时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日后这女孩能做出如此的善举。繁昌县红十字会1991年成立,当年是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和相关局的局长组成,如今离退休的都退了,回归自然的也回归走了,只剩下我这个也快退休的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了。


今年524日,接到市红十字会通知,繁昌县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汪飞燕同志的血样,经初配与一名白血病患者相吻合。要求县人民医院抽取血样送深圳一家研究所作进一步配对,同时要求县医院给汪飞燕作一次全面的体检,将结果报省红十字会。


我立即将此事向县卫生局和分管红会工作的领导进作了汇报。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一再指示,一定要把这件好事办好。与此同时,我将此消息也通知了县医院和汪飞燕本人,并征求其意见。


     得知汪飞燕本人和亲属都支持此次捐献活动,繁昌县医院也将给予极大的支持,我及时将情况向市红会反馈,县医院检验科也着手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得知这是一起涉外跨国的捐献,省内各医院还没有此类试管、试剂,必须由北京方面发出专用试管、试剂。为了确保血样配对准确无误,528日,芜湖市红会张魁梧主任亲自带市中心血站专家到县医院,采集了汪飞燕同志的血样。


随后我们一直在等待高配结果。直到812日,省红会通知高配成功,因是跨国捐献,要求汪飞燕还须到市级三甲医院再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根据汪飞燕身体状况,823日,县卫生局分管领导亲自安排车辆,陪同汪飞燕同志到芜湖市二院作全面体检。县医院也再次对汪飞燕作了血常规检查,与市二院的检查结果进行比对。826日,所有检查结果上报到国家红十字总会,经专家审定,符合全采集造血干细胞条件。并将国内所有检查报告传给韩方,得到韩方的认可。


201397日上午,爱心护士汪飞燕,在市红十字会、繁昌县人民医院领导和我的陪同下,从南京乘飞机到达北京,入住在空军总医院。98日开始注射干细胞动员剂,每日一针,没有什么反应,但从10日起,每日注射二针,汪飞燕出现了注射动员剂后的生理反应,四肢酸痛和类似感冒症状。好在医生早就配了钙剂和抗感冒药,进行对症处理。912日下午2时,汪飞燕克服了注射干细胞动员剂后的反应,进入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由空军总医院血液科主任亲自精心操作,开始了干细胞的采集。至晚8时许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91毫升。


为不损害汪飞燕的身体,采集工作分两日进行。913日上午8时,开始第二次采集。至中午11时,又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60毫升,总计251毫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容量。由于连续两天近9个小时的采集,第二天采集结束后,汪飞燕感到有些头晕乏力,但她始终面带笑容,无偿的捐献造血干细胞,不向组织是提任何要求。


在采集过程中,中华骨髓库总库派员向汪飞燕敬献了鲜花,并代表总库领导表示慰问,同时向汪飞燕同志颂发了中华骨髓库荣誉证书。汪飞燕同志是全国第3719位造血干细胞捐赠者,是为韩国捐赠造血干细胞第29位者捐赠者,也是安徽省首例跨国涉外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采集结束后,中华骨髓库国际协调员同韩国骨髓库国际协调员进行了造血干细胞交接。


韩国骨髓库国际协调员还和汪飞燕及中方国际协调员、空军总医院血液科主任合影留念。当日下午二时,汪飞燕的造血干细胞乘飞机送到韩国。爱心之火,重新点燃患者的生命之光。


爱心护土汪飞燕,在京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在空军总医院稍作休息,916日下午回到芜湖,市红十字会举行了热烈而又精悍的欢迎仪式。省红十字会领导也专程赶到芜湖,欢迎汪飞燕的归来。


在欢迎仪式上,省红十字会社会发展部部长曹芦松,代表省红会对汪飞燕的善举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说“全省第一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发生在芜湖,第一例跨国涉外捐献造血干细胞也发生在芜湖。汪飞燕用实际行动,促进了造血干细胞事业的发展,将会带动更多的人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


副市长胡锡萍代表芜湖市政府,对汪飞燕的善举及其家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她说:“国有界,爱无疆,芜湖山美、水美、人美、心灵更美,汪飞燕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当记者问及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何感受时,汪飞燕说:“作为一名卫生工作者,救死扶伤就是我的天职。只祝愿患者早日渡过排斥期,早日恢复健康”。


退休之前,我能陪同汪飞燕完成此善举,也感到无比欣慰。


                              (王赋斌)